返回顶部
化德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来源:化德县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5-01-24 10:44 作者:发改委
字体大小: [ ]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不移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我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增长5.6%,居全市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居全市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6亿元、增长3.3%,居全市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7亿元、增长128.6%,居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70元、增长6.9%,居全市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8元、增长6.7%,居全市第4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基础。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实施重大项目12项(其中新建7个、续建5个)总投资105.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3.4亿元,全年已完成投资24.16亿元,完成投资率103%。共争取到上级投资(包括债券)项目7个1.52亿元,统筹用于管网改造、基础设施、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5个,区外到位资金19.98亿元,完成率71.36%。

(二)现代农牧业稳步推进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4.27万亩,粮食产量1.28亿斤。全县拖拉机总动力达到17.83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6%。使用国家补贴资金360万元,购置补贴机具445台,受益农户350户。全县建成马铃薯育种大棚300亩以上,七号镇谷物储备厂投产运营。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县养殖户达到8936户,牲畜存栏总数63.96万头(只),其中牛羊存栏60.51万(只),其他牲畜存栏3.45万头(只)。全县肉类总产量2.12万吨,禽蛋产量951吨,牛奶产量1677吨。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华宸马铃薯超级微型薯工程落地完工,推荐宏旺、蒙驼王、金驼、蒙新4家企业参加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广泛宣传“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二环大学生留学创业园内,协调设立了化德特产馆,重点陈列、销售化德纯粮醋、阴山优麦、惠进源、汉丰等特色农畜产品,新增绿色食品证书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1个。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三)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26.8万千瓦,已建成风光项目达到18个,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长顺镇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化德县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一期);天成6兆瓦分布式光伏;亿力冶金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4个项目在2024年建成并网。铁合金产业不断壮大。通过推进整合重组和“三个一批”“五化改造”,完成鑫五州等5台全密闭矿热炉技改及余热余气综合利用项目,新鑫泽2台全密闭硅锰合金矿热炉配套煤气发电项目,全年铁合金产量达到189万吨,同比增长7.5%,产值达到102亿元。推动济南域潇集团与蒙达钛业公司强强联合,开工建设域潇蒙达65万吨钒钛基料项目,布局投资自蔓延年产2万吨钛铝合金项目,钒钛产业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服装产业稳步发展。举办乌兰察布第二届“草原茶驼之路”服装文化周,全年服装产量约1300万件,产值约10.4亿元。

(四)服务业蓬勃发展

物流业快速发展。曹妃甸港化德内陆港保税仓、金融监管仓和期货交割仓建成投入使用,全年铁路专线货运29.9万吨,营收3873.7万元,进出口矿石及合金产品15.57万吨,进出口额1.35亿元。旅游业逐步壮大。化德县卫国戍边纪念室、烈士陵园陈列室和“一体同心、砥砺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剪纸展厅建成开馆,卜拉乌素沁园生态度假村建成投用,举办首届裕民文化学术交流会,成功申报裕民遗址为自治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年接待游客上万人。科技创新快速发展。2024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县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内蒙古日升智博低微碳铬铁研究开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全县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已达4家。金融业总体稳健。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累计投放信贷58亿元。推进群众住宅产权证办理,全年办理不动产证1722套。

(五)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察汗淖尔生态保护修复年度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完成林草湿荒一体化工程项目1.06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防沙治沙4.4万亩,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7.17万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扬尘污染治理,全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6%,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4台。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超采区域内利用地下水发展种植蔬菜等高耗水农作物,大力推广糜子、谷子、荞麦等耐旱性作物种植,压减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7.99万亩,超采区地下水水位从去年以来连续17个月回升,其中11月份水位同比回升7.55m。持续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创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3家。开展矿石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全面清理拆除9家违法违规矿山企业地面附着物,集中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0.62平方公里。

(六)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镇基础建设逐步完善。稳步推进管网改造工程,改造燃气、供水、雨水、污水管网65.4公里,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70.3公里。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充电站12台充电枪24把。修缮、改建公共厕所49座,优化便民市场3处,接纳流动摊贩235家。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设产业路、通村公路15.2公里,完成户厕改造455座,建成农村垃圾焚烧处理站6处,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86%,清洁取暖改造6846户,发放暖心煤5333吨。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9处,铺设管道11.3公里,安装水质提升设备5499台。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全年投入衔接资金2.4亿元,实施项目29项,争取京蒙协作、中央定点帮扶资金0.5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等项目17个。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69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9.95万人次,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71万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完善4处农村幸福院配套设施。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1%,修缮城镇公共旱厕、安装水质提升设备6项。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第五幼儿园正式开园,第六幼儿园主体建设完工,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县域全覆盖。教育品质稳步提高,公开招聘幼儿教师12名,中小学教师4名,完成15名免费师范定向毕业生分配工作,本科上线率同比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推进“名医带培”工程、“医疗倍增计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北京优质医疗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成立化德县“红石榴”宣讲团,“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药安全大排查和应急演练,建成消防救援大队新营房,新建重点森林防火道路40.6公里。国防工作持续发展,人防工程稳步推进。统筹推进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全年化解债务3.91亿元。完成新增市级储备粮1万吨轮换。

与此同时,国防、人防、军民融合、双拥、民族、宗教、气象、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档案史志、统计调查、新闻广电、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浏览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