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1. 政策背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响应国家“三北”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战略。
·化德县草原退化严重(重中度利用率达55.24%),超载放牧导致生态恶化,亟需系统性治理。
2. 核心目标
·短期(2025年底):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基本解决过牧问题。
·长期(2030年):草原质量显著提升,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双赢。
二、重点措施与创新亮点
(一)分类管控:禁牧与草畜平衡双轨制
·禁牧区(20万亩):全年禁止放牧,涉及4个乡镇,发放生态补贴(9.3元/亩/年)。
·草畜平衡区(160余万亩):推行季节性休牧(每年4月10日-5月31日),鼓励划区轮牧。
(二)疏减超载牲畜“三步走”
1.摸清底数:逐户核定载畜量,建立超载清单,通过“明白卡”公示。
2.分流减畜:
·提前出栏、舍饲圈养、集中托管、异地代养。
·对舍饲养殖场按政策奖补(如肉羊每吨青贮奖补50元)。
3.产业转型:推广柠条饲草(种植4.85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90%),降低草原依赖。
(三)严格监管与执法
·网格化监管:配备专职草管员,构建“林(草)长+网格员”体系。
·执法强化:县级10人、乡镇级5人执法队伍,配备无人机等设备,严查超载(超载10%以上按100元/羊单位罚款)。
(四)产业升级与增收保障
·生态工程:实施浑善达克沙地治理18.44万亩,探索“光伏+饲草+养殖”模式。
·畜牧业升级:
·良种补贴(肉牛冻精50%补贴、引进种公羊140只)。
·建设饲草储备体系,推广全日粮饲料加工设备。
·农民增收:以工代赈参与生态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发展牛羊精深加工产业链。
三、保障机制与责任分工
1. 多部门协同
·林草局:统筹监管与考核;农科局:技术推广与产业疏导;公安局:打击毁草案件。
·乡镇政府:落实属地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
2. 资金与政策支持
·草原奖补资金挂钩保护成效,违规放牧扣减补贴。
·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对生态修复、舍饲养殖给予奖补。
3. 考核问责
·草畜平衡指数纳入乡镇年度考核,超10%约谈通报。
四、政策意义与预期成效
·生态效益:2025年退化草原修复3.9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0万亩,草原生产力逐步恢复。
·经济转型:推动“减畜不减收”,通过良种改良、产业链延伸提升养殖效益。
·社会效益:增强农牧民生态意识,形成“保护-收益”良性循环。
注:本方案突出“疏管转”结合,既强化刚性约束,又提供产业转型路径,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提供“化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