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七号镇人民政府镇长黄晓博同志。
黄镇长,您好!本次访谈主要是希望您和大家一起聊聊七号镇2024 年的发展情况以及对 2025年的展望。首先,想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七号镇2024年的重点工作。
黄晓博:2024年以来,七号镇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紧紧围绕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六个工程”,全面贯彻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立足特有的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思路,矫正发展方向,以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主线,把准目标,紧扣任务,全面推进2024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产业发展方面。2024年,我们重点推动特色谷物种植发展。裕隆丰、德丰农牧业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谷物种植5000多亩,总产量达到1600多吨;“德谷七号”小米完成国家“名特优新”及“原味乌兰察布”授权。依靠北京东城区帮扶资金制定《七号镇谷物种植补贴实施方案》,为谷物种植户每亩提供50元种植补贴,引导群众走实谷物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立项建设七号镇大公勿素谷物储备厂项目,由化德县七号河谷农业有限公司承租,11月23日正式投产运营。
生态项目建设方面。实施白音卜拉、毕力克村风光沙一体化治理共17,357.9亩。达拉盖、七号村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完成9760亩,团结、白音卜拉村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完成8474亩。完成白音卜拉、达拉盖等9个村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建设14,969亩,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基层治理方面。持续提升巩固以“党员干部带头爱阵地、群众自发爱家园”为主题的“我爱我家”行动,让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爱护阵地、热爱家园、互助友善成为基层治理新抓手。引导广大群众向上向善、遵纪守法,多维度、多措施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共开展形式多样的“我爱我家”行动642次。岁末年初,召开“我爱我家”行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会上全面总结一年来“我爱我家”行动工作,并向在“我爱我家”行动中涌现出的20名党员先锋模范、为民服务好干部、最美保洁员、遵纪守法“老实人”、最美“和事佬”、夫妻和美共奔美好生活户、邻里和睦户、孝善家庭等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表彰,鼓励党员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乡村治理、带头向上向善。各村涌现出层出不穷的各类典型和好做法,为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带动全镇人民向善向好,共建美好家园,共建平安七号奠定了基础。
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7件,接待群众来访15批、38人。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为基础,积极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有效预防、及时化解信访矛盾,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的良好信访秩序。2024年12345政府热线办结工单162件,办结率100%。积极开展基层减负工作,清理整合微信工作群30个,清理标识牌91个。法治政府建设有效推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对全镇923户1851人脱贫户,72户,138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实施增收措施804户,涉及人数1325人。其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75户926人(脱贫户433户,监测户42户),购买湖羊249户1239只,购买萨福克195户784只,实施小散养14户发放鸡苗 670只,实施燕麦产业21户388亩。光伏扶持86户156人,护林员236人,小额贷款6户。从根本上筑牢防返贫基础。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对2024年工作的详细介绍,那请您谈一下2025年工作计划。
黄晓博:2025年七号镇将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分析农牧业面临的资源约束更紧,单纯种植业效益提升缓慢、低而不稳,养殖业粗放经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挑战。2025年,种植业扩大全株青储玉米、杂粮杂豆种植面积,示范推广旱地谷物全膜种植,谷物种植重点在稳定面积、推广品种、提高单产、烘干储藏、脱壳去杂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加大“德谷七号”小米的销售量,拉动特色产业;养殖业以农牧交错带以及牛羊传统养殖优势区为重点,调整优化燕麦、粮饲兼用玉米等饲草种植,2025年谷物、玉米、燕麦、种植达到6万亩,占粮食总播面积的50%以上,走实为养而种、为牧而农产业发展路径。
“持续推动谷物特色种植产业链完整闭环项目”,具体做法为:继续围绕谷物仓储能力再提高、“德谷七号”小米品牌再提升、谷物生产体量规模再扩大、谷物产业链再闭环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加大张杂谷-6号种植面积,引进张杂谷-13号,加大订单权重,持续推进项目奖补政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以上。进一步扩大仓储容积,提高小米成品加工转化率,消除种植户种植风险,增加群众收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按照《七号镇高质量发展谷物产业实施方案》,引导鼓励扩大谷物种植面积,示范推广旱地全膜谷物种植技术,每年保证1万亩种植面积底线,建成4800㎡仓储库,加大谷物就地转化比例,巩固乌兰察布原味,自治区、国家名特优新认证成果,积极谋划小米产品融入“蒙”字系列。通过加工提升谷物产业附加值和反季节销售库容。
继续引进湖羊、萨福克基础母羊2000只左右,逐步提高畜种改良水平。全力推进“家家养牛羊、户户出增收”行动,扩大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走实为养而种产业路径,让群众从谷物种植、肉羊养殖上获取最大利益。常态化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织牢织密监测、保障、增收“三张网”。
充分发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体系作用,紧盯每一个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个体,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动态清零,重点关注系统内35户66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的防返贫工作,做好脱贫户、监测户产业和就业促进。加快镇综治中心建设,整合各方力量,服务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三务公开”,提高“12345”工单办结质量。继续推进“我爱我家”行动走深走实,因村制宜扩大典型的选树范围,创新性探索基层治理模式。
实行最严格的村财镇管办法,村级集体经济和“三资”体量越来越大,个别村已经出现支出随意度高、支出超额、“四议两公开”不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不善等问题,必须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和土地延包等前期准备工作。
全面完成“三北”工程任务,严格落实林草管护工作,推进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做好残膜回收及环境整治工作。按照自治区、市、县草畜平衡和禁牧工作要求,七号镇草原奖补面积5万亩,涉及德胜、毕力克、白音卜拉、达拉盖4个行政村,划定为常年禁牧区。其他9个行政村为休牧区(每年的4月10日-5月31日)。各村持续推动提前出栏和舍饲圈养,加强棚圈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现有牲畜保有量和天然草原生产力,因地制宜制定行动办法,确保实现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目标要求。聚焦解决超载过牧问题的成因,突出“疏、管、转”三篇文章,引导农民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从根本上解决畜多草少、超载过牧的问题,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量不减收”的成果。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着可圆”。七号镇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七号贡献。